上一次去菁桐時正好遇到進行整修,因為受到颱風影響損害得很嚴重,那時還很擔心怕整修後的車站會走樣、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一晃眼一年半過去,這段期間都只到十分和嶺腳,才想起還沒去看車站整修成什麼樣子了,這回就專程去看看菁桐車站吧。
這就是整修後的菁桐車站,乍看之下和以前沒什麼不同,所以沒什麼驚艷感,但仔細看看變得比較細緻,牆壁的管線和窗戶上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都不見了。
整修完成大概也一年了,看起來還蠻新的,也挺過了去年夏天風大雨大的颱風。
牆上設有此次整修工程的告示牌,誰監造誰施工寫得一清二楚,看來對這次工程的品質很有自信。
歪了,不知是完工時就這樣還是後來碰歪了,可能是職業病吧,總覺得這樣看起來不舒服。
厚重的驗票閘門也還在,雖然已經沒有實際功用了(站務員不會在此驗票),但千萬動不得。
整個工程盡可能將站體維持舊有的面貌,但我最有意見的就是這個燈了,和整個車站的懷舊風情完全不搭啊!放個一般的燈泡或是加個圓球燈罩都好啊,怎麼會用這種燈泡?
整個車站最大的改變就是靠月台這一側屋頂瓦片上的青苔,完全不見了。這實在是沒辦法的事,原先屋頂的狀況就不太好,加上颱風大風大雨的攻擊,損壞情形很嚴重,也只能接受這個事實了。屋頂上滿滿的青苔是原本菁桐車站最大的特色,現在雖然也是恢復原本的面貌,但這樣子和其他木造車站也就少一點區別。
突然想到,那些拆來的破損和舊屋瓦,是不是就直接丟掉了呢?如果逐一編號當成紀念品販售,不知有沒有市場?
在月台拍照時和出來走動的站務員簡單聊了一下,他也覺得青苔不見了很可惜,少了老車站的味道。不過站務員也提到這次的修復工程,主要是把損壞的地方復元、舊的髒的做清潔,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更動,所以還算是原汁原味。
因為縱深不夠,拍不出正面的完整照片,只好到後方才能拍正平視的車站建物。
車站修整得漂漂亮亮,相較之下位置旁邊的這間三層樓(二樓加頂樓加蓋?)建築就顯得突兀了,雖然這間賣店看來也在外觀下過功夫,可惜三樓靠車站這一面破了功,那鐵皮和破爛的戶外廣告影響了整個景觀,快幫個忙整理一下吧!
接下來就來看看車站周遭的景觀吧!大致來說都沒什麼變動,覺得這樣就很不錯了,月台也剛好,實在不需要為了一年中只有幾天連假的爆量人潮而去改變,什麼加寬月台之類的,維持車站樸實的樣貌才是觀光最大的資產。
這次的菁桐車站探訪也拍了影片記錄
後來找出一些過往平溪線還沒像現在這麼熱鬧時所拍的照片,時間大概是在2001年和2002年,真是荒煙蔓草、一片淒涼,帶點廢墟的美感,也很有寧靜的氣氛,和現在相比各有不同的氣氛,不過若以觀光的角度來看,現在這樣是比較吸引人一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