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函館上看夜景,是每個到函館的遊客必定安排的行程,而在函館停留天數多的好處,就是不會因為行程緊湊,硬是要在能見度不好時上山,而是能挑一天好天氣再上函館山看夜景。這回在函館的第二天,也是第一個整天,就迎來了這樣的好天氣。
早上出門雖是晴天,但雲層其實不少,到了下午去立待岬時,發現雲層逐漸散去,就決定這晚就去函館山,反正如果不滿意的話,隔天還能再去。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準備出發去函館山纜車站。一般要搭纜車會先搭函館市電到「十字街」站,然後步行約11分鐘到纜車站;但當時我在函館市電的「青柳町」站,這樣根本是繞路,看了地圖,決定走經過函館公園和護國神社前的小路直接步行前往,這樣時間也只要12分鐘,還能多看看街景。

這是位在市電「青柳町」站附近「函館公園通郵便局」,最大特色是側邊那面圓形的大玻璃窗,為此連屋頂部份都配合挖了大半個圓形,非常有趣。

位在郵便局斜對面的洋風建築,外觀沒有什麼花俏的裝飾,就這樣靜靜的佇立在路口的一角,只看到入口上方寫著「唐草館」三個字。後來一查,這棟興建於昭和10年(1935年)的洋式建築,現在竟然是家法國餐廳!外觀完全看不出來,真的是非常低調。

邊走邊拍,在下午5點左右抵達函館山纜車的山麓站。看起來沒什麼人,應該能站到視線比較好的位置。

錯了,人是有的,還很多!只是人群全擠在搭車樓層排隊哪!趕緊在售票機買了纜車車票,加入排隊隊伍。2023年3月當時的纜車票價來回1,500日圓,4月後調漲為1,800日圓,小賺300。

因為很多人在排隊,對於乘車位置原本不抱任何期望,沒想到差幾個人就輪到我的時候,車廂客滿了,工作人員示意要等下一班。開心的咧!

現在函館山纜車所使用的是在2014年11月進行更新的第5代車廂,最多可載運125名乘客,特色是四周都採用大面積的玻璃車窗,移動途中能欣賞四周和山下的景色。

由於前一班將大部份人潮載走,排隊的順便變成第5位,才能一進車廂就跑去最前方的位置。隨著纜車緩緩上昇,前方的視野也逐漸開闊。

中間偏右側那一塊綠地是函館競馬場;前方中間偏左那棟很顯眼的暗紅色建築則是函館市役所。看到遠方層層山巒,覺得這天的運氣實在太好了。

下了纜車到戶外區之間有安裝落地玻璃的區域,天氣過於寒冷時應該可在這裡賞景。

還沒下山的太陽把北斗市丸山的輪廓投射在海上。

來到戶外區,這天的視野真的太讚了。函館山應該是第四次上來,就屬這次的天氣最好。

竟然能看到被稱為渡島富士、標高1,131公尺的「北海道駒ヶ岳」!和函館山展望台的直線距離是33.8公里。

這時候面對函館市區向,卡位人潮其實已經排了二三層了,但因為大部份街燈都還沒亮起,也有不少人先到展望台另一邊看夕陽。

剛好看到一艘正開往函館港的「津輕海峽」渡輪,對照時間應該是14:20從青森發出,預計18:00抵達函館的「ブルーマーメイド」號。


遠眺五稜郭塔。
接下來也不知道要寫什麼了,就賞景吧。



















最後有幾點要說一下:
講到拍夜景就聯想到三腳架和卡位。首先,雖然在纜車官網上沒看到展望台關於三腳架的規定,但是在這種擁擠的場合使用三腳架,很明顯會對其他遊客帶來困擾;而且人來人往,很可能在慢速快門曝光時被其他人碰到而晃動。其實手機現在拍照都很強,如果是單眼的話把感光度調高也能拍。若真的很在意畫質想要長時間曝光,建議最好是用大力夾或是章魚腳架,直接夾在欄桿上就可拍照,實用又好攜帶。
至於卡位,這次我在三月中旬大約5:20左右抵達展望台,太陽還沒下山,這時展望台面向函館市區這面已經圍了大概二到三排的人。不過現在手機拍照很方便,不管是伸手到兩人之間的縫隙或是直接手舉高拍都不成問題。另外現場觀察,真的很少人會從黃昏到入夜站一個多小時,有些人是冷到受不了進到室內,也有人是時間到了要離開,更有可能是覺得看夠了,所以人牆其實一直有在流動,稍稍有些耐心,等到前面的人離開後就能補上。
最後就是三月的函館山頂還是很冷啊!風也很大。記得要做好保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