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天的行程都在台東太麻里以南的海邊,雖然有開車,但覺得從台東來來回回,有點累又不能好好地看看,就想在當地住一晚。原本要住太麻里,後來在網路上找了找,最後決定住在金崙的「線織屋」,因為覺得很不錯,隔了幾天又去住了第二次。

為什麼沒住太麻里?因為很意外地訂房網站上的選擇並不多,於是把目光往南移到金崙,注意到這家「線織屋」的價位很平實,評價也不錯,然後剛好可以看金崙大橋,車站後方又有個廣闊的海難可以看日出,也能順道去傳說中的金崙7-Eleven瞧瞧,就決定住這裡了。
「線織屋」就位在金崙部落裡,這裡的巷子呈棋盤式分布,只是巷子並不寬,車子彎進來行駛要特別注意。線織屋的外型在這一帶算是蠻顯眼的,簡單的線條和沈穩的外牆顏色,乍看還有一點點日本住家的感覺,尤其是在一般鄉間小村落裡,房子的造型多半較注重實用性,少了點整體的美感,相較之下就會顯得線織屋比較特別。
民宿主人多美(Tomi)是花蓮長濱的阿美族,嫁給金崙這裡的排灣族,搬來這裡後因為喜歡而鑽研排灣族的編織,線織屋的一樓店面就展售許多手工藝品,另外也對住客開設編織課程(需要預約)。記得第二次入住那晚,就有住客在一樓等著要上課。其實晚上在這裡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有興趣的話體驗一下編織也是不錯的安排。
多美和線織屋的故事,除了不少遊客寫了遊記介紹,連新聞媒體也有報導。
為了讓原民的編織藝術讓全世界看得見,設在臺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村的「線織屋多美有限公司」,今日舉辦開幕茶會,邀請部落眾兄弟姊妹一起共襄盛舉。
羊角鉤是排灣族獨特的傳統手工編織技法,編出的織品不但質地輕盈,即便破損,也不易解體。不過因為織序繁雜又耗時費工,會的人已經不多,但這項原本即將失傳的技藝在金崙村的排灣族媳婦「多美」手中,竟找到復振的契機。



線織屋的一樓是主人的工作室,一樓後方住客的入口,這裡算是洗衣空間,有些住客若有騎單車,也會把單車停放在這裡。二樓後半部是公共區域,另一邊是宿舍住房,男女生各單獨一間,至於三樓住的時候還在整理,最後面則是個能賞景的小露台(水塔也放置於此)。
相較於一樓的工作室,二樓的居住空間就顯得比較簡單一些,不過以其價位和定位來看,其實還算不錯啦。像公共區域以灰色為主的地板和牆壁,配上黃橙色的木桌和原木板凳,視覺上還蠻漂亮的哪!








來到金崙,一項很重要的行程就是到海灘看日出,第一晚在這裡,下午還偶爾會出太陽,傍晚後就開始下間歇性的大雨了,心中還抱持著一絲希望,也許天亮後天氣會好一點。
並沒有。
四點半醒來到窗邊一看,下雨。只好又回去繼續睡,一直到九點多才離開線織屋。上午天氣時好時壞,一路往南撐到大武就變滂沱大雨,不得已只好放棄行程提前回台東。
三天後去了旭海,天氣超好,就想著回程再去金崙住一晚,趕緊打電話給線織屋訂了一個床位,傍晚入住時,線織屋主人說還好我有打電話,因為之後沒多久又有兩位一起的客人要訂,就沒辦法接了(只剩一張床位)。



線織屋的價格入住價格並不貴,地點位置又好,除了專門想體驗當地生活的遊客,也很受到單車和徒步環島者的歡迎,兩次入住都遇到徒步環島的「室友」。猜想是線織屋從台9線彎進來一點距離就到,不需再走額外的路程,而從金崙往南一直到大武,可以選擇的住宿點並不多,金崙就是合適的休息點。
另外環島行程傍晚休息、早早出發(這時候天氣比較涼爽),實在不需要太過豪華的設備,只好能好好洗個澡,再有一張能安穩睡覺的床位即可,且因為天數多,必須壓低每天住宿的費用,線織屋自然就是很好的落腳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