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松屋到台灣展店後,一直都沒能去探訪,前些時候終於趁著空檔時間去西門町店瞧瞧。相關的食記網路上有很多,在此就不再多說,比較有興趣的是,相較於日本既有的店舖,松屋到台灣後做了哪些改變?
對預算比較緊、行程又趕的旅行者來說,日本的連鎖牛丼店可是最好的夥伴,價格合理、點餐簡單、上餐快速,很快就能飽餐一頓,然後繼續下個行程或是回到住宿點休息儲備隔天的戰力。於是每當傳出消息有日本的連鎖牛丼店到台展店,總是會激起許多人的期待。當然餐點好吃是一回事,我想一部份的原因是大家想用食物來回味在日本旅行的過程吧!
在三大連鎖品牌裡,最早來台展店的是吉野家,然後是數年前的すき家(Sukiya),最後才是最近一、兩年進軍台灣市場的松屋,而松屋也是我在日本最常光顧的一家,三個品牌裡唯一一家採用券賣機(食券販賣機)是其最大的特色,想吃什麼自己在機器上按一按,店員就會送上對應的餐點,一句話都不必說,對我這種根本不會日語的觀光客再適合不過了。
簡單介紹日本松屋的用餐和店內環境。進門後先在旁邊的券賣機挑好餐點並結帳,再拿著食券找個自己喜歡的位子坐下來,把餐券放在桌上,店員會先送上一杯附冰塊的冰水,接著把餐點內容大聲唸出報給廚房內的店員,就可以等著餐點送上來了。雖然系統會同步把點餐內容顯示在廚房螢幕上,但無法得知客人坐在哪個位子,還是要由負責送餐的外場店員進行確認。
大部份的松屋都是採用吧檯座位,雖然日本那邊有不少女性不喜歡這種座位(感覺會被對面的人盯著看),但其實這種座位對單獨用餐的客人比較好安排,至少比跟別人併桌來得自在。然後這種吧檯座位最有趣的是能一邊吃飯一邊看著店員工作,看著外場店員一個人忙碌地顧著吧檯十多人,送水送餐點和收食碗盤,若是遇到剛好沒客人的空檔,就會做些像是補冰水、補小菜、補醬料之類的雜事,說真的覺得很厲害啊!由於省了點餐和收銀的人力,也不用整間店走來走去,冷門時段甚至廚房加外場大概二到三個人就能應付,在工作人力的安排上非常有效率。其實我覺得坐在吧檯位看著店內的運作,這才是松屋的醍醐味啊!
介紹完了日本的松屋,再來看看台灣的松屋。
西門町店是松屋在台灣的第二家店,也是第一家路面店(1號店開在百貨公司裡),所以更能看出松屋的店面規劃和配置。西門町店的選址在開業時還曾引起媒體的討論,主要是雖然選在西門町商圈,卻沒有選擇人潮最多的捷運西門站六號出口,而是對街的一號出口。同樣是漢中街,這一帶人潮雖然沒有六號出口那麼多,但是租金卻少了很多,只要知名度打開後,想來的客人還是能快速地到達。
【揭秘】松屋西門町聰明選店術 營業3天賺回店租(蘋果日報)
日本知名平價丼飯品牌「松屋」在台首家街邊店進駐西門町,其店址位於捷運西門站1號出口約百公尺,專家分析,松屋「選址相當聰明」,避開租金最昂貴、人潮最多的6號出口,在人潮相對少的1號出口駐點,憑自身響亮品牌吸客,40坪店面、38個席位,推估店租金約25萬。
依據Facebook網友的分享,日本松屋也有這樣的自助服務店,查了查,在2018年下半年日本松屋就開始導入這種自助服務店,應該也是在少子化導致勞動人力減少下的因應對策。
相關網址:【潜入レポ】たまたま松屋の「セルフサービス店舗」に入ったら “近未来” を感じた話(RocketNews24)
吉野家・すき家と並ぶ俺たちの心の牛丼チェーン「松屋」。おそらく行ったことがない人の方が少数派だと思われるが、どうやら最近の松屋には変わった店舗が増えてきているらしい。先日たまたま入ったお店は、なんとセルフサービス方式だったのだ。
總結一下比較顯著的不同點:
- 取消吧檯位。
- 自助裝水。
- 叫號自助取餐和回收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細微差異。日本松屋雖然採用券賣機,但在吧檯位前方還是會放置紙本菜單,也就是突然想再加點,可以直接看菜單研究(是不是直接跟店員點餐並付錢這我忘了,今年都沒去日本);台灣松屋這裡桌子上都沒擺菜單,要加點還要去門口券賣機顯示查看,這個程序有點怪怪(Google評論也有人在抱怨)。
另外一點其實也不太算缺點啦,就是外場幾乎沒有店員,唯一會看到店員的只有取餐時那一瞬間,還有進門時如果店員剛好在外帶取餐櫃那裡也有機會看到。是不會影響用餐,但不知道算不算一項特色?所以吃完離開後才想起來「咦?店員是穿和日本一樣的制服嗎?」。
其實一項事業要到不同地方經營,本來就是要依據當地的生活和消費習慣來調整,所以台灣松屋的這些改變也不能有什麼問題,要是原封不動把日本那套搬過來,也許台灣消費者反而無法接受。比較這些差異,就當成是喜歡去日本旅行的人的一些小樂趣吧。
為了讓資訊更完整,趁著下午外出就順便去了趟松屋「台北芝山店」,這是第二家路面店,發現和「台北西門町店」有些不同處:
1. 招牌把「Matsuya」字樣拿掉了,比較接近日本的樣式,但仔細看還是有差別,Logo和「松屋」字樣多了白邊。查了一下,日本那邊有的沒有白邊,有的又有,不知道這CI到底怎麼訂的。
2.廚房位在後面,外側沒有外送的取餐口,一樣要到裡面取餐;自助取餐標示改成台灣人熟悉的「取餐區」和「回收區」,但是Google小姐語音仍是會說「提供口」。
3.店內多了非常多的單人座位,和對面共用一組調味醬料(有4罐),中間會用架高的隔板擋起來避免尷尬。
依據Facebook網友的分享,日本松屋也有這樣的自助服務店,查了查,在2018年下半年日本松屋就開始導入這種自助服務店,應該也是在少子化導致勞動人力減少下的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