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隨手拍:為什麼連鄉下的公車,服務都這麼好?

Hagi Bus
在萩市移動,很多時候都要靠萩市循環巴士,雖然30分鐘才一班,但單程票價只需100日圓,經濟省錢,而且非常準時,很好估算時間,不只對當地民眾,對遊客更是便利。當我第一次看到巴士,就覺得很面熟,原來這是日野Hino所生產的中小型巴士ポンチョ二代(Poncho) ,之前介紹過的東京區營巴士ちぃばすハチ公バス,也都有購買這型巴士來使用。這型車最大特色就是低床設計(台灣這邊稱低地板公車),搭乘時只要踏一步進到車裡,就不用再踏其他階梯了。以前我的印象,日本一些鄉下地方很多還是用高地板的舊型車,這回在山口縣的萩市看到也已經採購了這種低地板公車,覺得實在太好了。

渋谷区コミュニティバス 「ハチ公バス」
這是東京都澀谷區的區營巴士ハチ公バス,也是採用日野的Poncho。

Hagi Bus
萩市循環巴士車內的情景。座位並不多,但是夠用,駕駛開起車來也很平穩,總之坐在車內就是兩個字,舒適。

為什麼我覺得低地板公車很重要?像我爸爸動作比較慢,爬樓梯很吃力,媽媽更是關節老化,幾乎是上不了公車,要靠其他人在後面推才有辦法;下車時更不用說了,都很怕因為心急,一個不小心就摔到地上。

所以一直很不明白,台灣的公車,為什麼到現在很多新車的階梯還是那麼高,低地板公車的比例還是偏低。當然,低地板公車的造價比一般公車貴很多,但如果政府的閒錢那麼多,多到花到被大家罵浪費,為什麼不把錢拿來輔助業車購買低地板公車呢?相信會造福很多行動不便者和老年人。

Hagi Bus

在萩市循環巴士每個座椅的椅背上,都貼有告示,說明乘客要下車,要坐在座位上,等到巴士完全停止後,再站起來移動。我想這會是許多台灣人到日本搭公車,最不能「適應」之處吧!為什麼?

因為在台灣的我們,從小就被兇巴巴的公車司機「教育」,下車要先想辦法站到車門邊,否則常常會看到司機的臭臉、聽到司機的碎碎念,若是遇上脾氣不好的司機,可能就直接開罵了;於是我們都會自動在到站前就先站在車門邊,要是遇到車上擠滿乘客,那更是要在一站以前就開始往車門移動了。為什麼?怕被司機罵呀!

其實這是很不好的舉動,公車在移動時,要是一時沒扶好,又剛好遇上緊急剎車,下場就會很慘,尤其不少公車司機開車都像在飆車,車沒停穩就在車內移動,真的很危險。可是我們依然這樣子做,因為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怕被身為服務業一員的公車司機責備。

所以在日本搭公車,常常還是習慣在快到站前,想要起身往車門走,但看到車內的標示,才意會到這是在日本,才會乖乖地坐在位子上,等著公車到站⋯⋯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Related Post

發表回應

其實台北市公車業者近來也採購不少低底盤公車,但比例還是嫌少就是了。至於搭車的文化,這就比較難改了。

台灣這方面應該改進,尤其現在人口老化社會。在澳洲大部份的公車也跟日本一樣是低底盤而且還有傾斜功能方便老人及殘障人士,司機也會等乘客站定後才開車。重點是司機都會很親切的跟你打招呼,下車也不用急急忙忙衝道門口!